《霍金大見解》是一本由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撰寫的科普書,也是霍金的最後遺作。作者於 2018 年 3 月去世時,這本書並未完稿,是之後由他的學術同僚、女兒(Lucy Hawking)以及「史蒂芬霍金遺產基金會」所合力完成的。此書的中文簡體版的書名是《十問:霍金沉思錄》,翻譯得不錯!
霍金是由於《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這本暢銷的科普書,而廣為人知。許多人(包括我)是因為對於這個宇宙和黑洞的好奇心,開始讀他的第一本科普類書籍。
《霍金大見解》這本書討論了四個主要主題: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Why Are We Here?)
>我們能活下來嗎?(Will We Survive?)
>我們如何才能繁衍下去?(How Can We Thrive?)
>科技會拯救我們還是毀滅我們?(Will Technology Save Us or Destroy Us?)。書裡共分十章,每一章節討論一個問題及其解答,這十個大哉問的摘要如下:

- 有上帝?(Is there a God?)
- 奇異點大霹靂之前,時間根本不存在,因此「沒有時間」讓「上帝」去創造這個宇宙。
- 霍金認為,「自然律」(law of nature)能夠解釋宇宙的起源和運作,不需要依賴「上帝」來引發大爆炸。
- 跟愛因斯坦一樣,霍金使用「上帝」這個詞,也是採取一種非人格的態度,指的是自然律。或許可以定義「上帝」是這些自然律的化身。
-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How did it all begin?)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理論。霍金解釋,宇宙膨脹和量子力學的波動,解釋了宇宙如何從無到有形成。 - 黑洞裡面有什麼?(What is inside a black hole?)
- 黑洞內部無法觀測,它是由恆星因重力崩陷而形成的一個密度極大的天體,吸引所有靠近它的物質。
- 霍金發展了黑洞輻射理論,認為黑洞並非完全”黑”,而是釋放輻射。
- 我們能預測未來嗎?(Can we predict the future?)
霍金認為由於量子力學和混沌(Chaos)理論,未來的精確預測是不可能的,但仍可做出大致的機率預測。 - 時間旅行可能嗎?(Is time travel possible?)
- 霍金認為時間旅行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例如透過蟲洞,但目前技術上還無法實現。
- 跨越時間需要一艘比光速還快的太空球,但很不幸愛因斯坦證明了若想把太空船加速到光速,需要無限大的能量,並造成複雜的物理問題。
- 我們會在地球上生存嗎?(Will we survive on Earth?)
核戰、氣候變遷和小行星碰撞等的威脅都可能摧毀地球。霍金呼籲採取措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和永續發展。 - 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Is there other intelligent life in the universe?)
- 霍金相信宇宙中的某個地方可能存在智慧生命,但至今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
- 霍金認為先進的外星文明不會比當初美洲原住民遇到哥倫布好到那去。
- 我們應該殖民太空嗎?(Should we colonise space?)
基於地球資源有耗盡的現實,霍金提倡探索並殖民其他星球,以確保人類的長期生存。 - 人工智慧會超越我們嗎?(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utsmart us?)
- 霍金警告說,人工智慧可能發展出超越人類智慧的意志,而這與人類的願望不一致,需要謹慎對待和規範。
- 他認為對於 AI 該如何發展的議題,應該積極訂定具體可行的計畫,例如人類發明火,接著要發明滅火器,要確保人類智慧能駕馭 AI。
- 我們如何塑造未來?(How do we shape the future?)
霍金鼓勵年輕一代勇於想像,不要忽略科學和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未來發揮他們的潛能,為全人類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如果尚意猶未竟,就去讀讀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