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臺灣「流通教父」之稱的徐重仁先生,創辦的「重仁塾」我參加過幾次所舉辦的演講活動,聽過之後非常受用。原本是固定每月一次的演講,可惜目前因新冠疫情而暫停,只能在臉書官網上閱讀文章。最近讀到徐先生的2019年新書《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對於「創事業」這個篇章特別感興趣。

有臺灣「流通教父」之稱的徐重仁先生,創辦的「重仁塾」我參加過幾次所舉辦的演講活動,聽過之後非常受用。原本是固定每月一次的演講,可惜目前因新冠疫情而暫停,只能在臉書官網上閱讀文章。最近讀到徐先生的2019年新書《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對於「創事業」這個篇章特別感興趣。
書裡面提到的觀點看法,有兩個與公司目前在印刷電子商務的經營策略相同,特別寫出來分享一下。
作者說:社群媒體能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有三個步驟,分別為 Know、Like、Trust,從認識網站到喜歡網站,然後就會產生信賴,才會有購買的衝動。這種社群媒體的商品銷售流程,是根據社群媒體顧問-=&0=&在《Unmarketing: stop marketing. start engaging》所提出的看法。這與之前在印刷電子商務演講裡提到的電子商務的銷售流程 (Sales Cycle):Know Me、Like Me、Trust Me、Pay Me一樣,這樣的網路行銷策略不僅適用於社群媒體,也可以廣泛地應用在網路電子商務方面。
另外是社群媒體與公司網站的整合方式,她稱之提升好感/點閱率的商業模式。有人形容使用臉書就像去廟口一樣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但聊天磕牙過後大家就會一歡而散了,而且臉書經常變更使用介面,如果把真正的內容放在臉書上,就會常常流失不見了。因此公司在部落格新增文章時,會透過外掛介面到臉書(或推特)上告知粉絲,如果粉絲網友對文章有好感(感到興趣),就會來到部落格,然後從部落格進入公司的官方網站。所以最重要的內容還是要集中在自己的部落格或網站上。
其實不管是Facebook (臉書)、YouTube、Twitter (推特)、或 Flickr (相片共享)等,都只是雲端網路上的討論或儲存空間而已,還是應將部落格當成主體,來與社群媒體互相結合,透過好感點閱的整合方式,將瀏覽者帶入自家公司的網站才是王道。這正是我們目前採用的社群媒體整合模式,從一年來的總瀏覽量成長1.5倍 (47萬到70萬) 就知道它的效益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