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新冠病毒 (黑天鵝) 大流行,讓許多企業明瞭數位轉型及多角化經營的重要性。大多數公司在原有事業順遂的時刻,雖然擁有豐厚利潤為基礎,也不做《第二成長曲線》的轉型嘗試,直到最後營收衰退即將倒下已無力回天。百年柯達公司 (Kodak)的殷鑑不遠,台灣合版印刷重創了傳統思維印刷就在身邊。

這次的新冠病毒 (黑天鵝) 大流行,讓許多企業明瞭數位轉型及多角化經營的重要性。大多數公司在原有事業順遂的時刻,雖然擁有豐厚利潤為基礎,也不做《第二成長曲線》的轉型嘗試,直到最後營收衰退即將倒下已無力回天。百年柯達公司 (Kodak)的殷鑑不遠,台灣合版印刷重創了傳統思維印刷就在身邊。
「模仿不可擋、取代是必然的時代。」為此書《躍競思維》副標題也是這巨變時代的註腳。「歷史不會重來,但類似的事會不斷發生。」此書比較產業史與各企業採取的不同行動,對照不同結果,最後得出五項基本原則,說明當勞力、資訊、資金等因素,變得幾乎是瞬間被低成本輕鬆取代,領先企業必須持續「跳躍 (Leap)」,才能維持長期優勢。
最近在知名部落格《科技導讀》上,作者也提及關於 S型曲線理論的一些文章:「如何找到拓展市場的瓶頸」等,文章中引述 Eugene Wei 一篇「隱藏的漸近線(Invisible asymptotes)」長文,論及 S型曲線在策略/產品規劃的想法。「漸近線」是指產品 S 型成長曲線後段(第二個)的趨緩轉折線,提醒組織企業要提早思考下一個成長瓶頸,隨時想著下一步怎麼做。這與「第二曲線」理論,不謀而合。
大部分新創公司從 0 到 1(什麼才是最難的事?),著重於如何找到第一批客戶,存活下來持續地成長,而到達第一個轉折點,變成急速成長(從 1 到 N平方)的時刻。很少人關注第二個轉折點:進入關鍵區之前,沒有未雨綢繆,當由急速成長轉回緩慢時,就危機/競爭者四伏、充滿不確定性。這概念說出來淺顯易懂,卻很少人提早下功夫,因為公司創辦人/核心幹部認為他們的模式仍然有用,何必要改變。等到過了關鍵區,就是很難轉型成功了。當局者迷,自我顛覆是一堵很難攀過的高牆!
雖然談論五新概念以及C2B 創新案例,個人倒覺得就是說明所謂的無所不在運算 ( Ubiquitous Computing = AI+Big Data+IoT) 的科技新趨勢,盧教授把運用這項科技的經濟模式,稱之為「隨經濟 (Ubiquinomics) = 隨時、隨地、隨處…」。2018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論壇也是以「Ubiquitous Intelligence 智慧無國界」為主題。
書中提及,微軟最強的是 Office 軟體,所以它轉型不到雅虎;Yahoo 最強的是媒體入口,所以它轉不到搜尋引擎;Google 最強的是搜尋,所以轉不到社群;Facebook 最強的是社群媒體,所以轉不到像 LINE 這種結合通訊、社群、支付等多功能社群網路。阿里巴巴集團最強的是B2B、B2C 和 C2C 商業模式,它也怕遇到轉型過不去,因此提出五新與 C2B 逆商業模式來自我顛覆、強迫自己先轉型,走出第二條成長曲線(S型曲線)。
不管採用何種商業模式 (X2Y),最關鍵還是要以公司本身的優勢、核心能力和挑對戰場。各種商業模式當作導引 (Guidelines) 就好,能夠在競爭環境裡獲利才是首要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