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台灣這兩年發生的食安風暴之後,讀此書來格外有感。這些黑心廠商已存在台灣幾十年了,對於劣油/假油、組合肉品等這些現代食品的來源,卻處於無人管理 (採良心制) 狀態。書中一個主要論證是,「工業化食物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忘記食物來源,或是在一開始就不知道食物的來源」,作者的見地真是一針見血。
分類
幾年前由於家人健康的因素,在西醫束手無策的困境下,開始接觸中醫方面的相關書籍,也閱讀有關中醫科學化的一些書籍,其中王唯工教授的《氣的樂章》內容淺顯易懂,蠻適合一般人閱讀。他提到把脈是共振理論的最佳應用,但需要經驗因此發明「診脈儀」。
《品牌這樣思考》(Brand Thinking) 是一本關於品牌行銷思維的大師對談,作者是黛比‧米曼 (Debbie Millman) 。書裡紀錄了作者與全球 22 位頂尖設計大師、策略家、以及評論家關於品牌的一系列對話,個人感覺充滿啟發性,值得推薦一讀。摘錄書中一些有感的內容分享如下:
《無病時代 (The End of Illness)》作者大衛. 阿格斯 (David B. Agus, MD) 醫學博士,是美國極富盛名的南加大凱克醫學院教授,也是南加大西城癌症中心暨應用分子醫學中心主任。以下摘錄書中的一些重要論點 (其中括號內文字則是自己的想法或出處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