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閱讀筆記 身心靈健康

《零阻力改變 X 原子習慣》讀後感

養成習慣不容易,而一旦習慣養成後,卻是非常驚人。我的百歲恩師今年初仙逝,他七十歲從文化大學教授退休時,立下了「一年出版一本新書」的目標,他九十歲時幫忙推出第二十本的《我的數位相簿》電子書。在那段幫忙期間得知,他退休後自學 Windows 及 MS Word 等軟體,自己翻拍珍藏的歷史照片,在電腦裡分門別類整理等等。從零學起,二十多年堅持到底,十分佩服他的毅力。這已不是習慣,而是想過怎樣的退休人生

如何建立一個習慣,並且維持多年、甚至一輩子,確實不容易。因此,才會閱讀這兩本關於「如何培養習慣」的書,《零阻力改變》 和《原子習慣》都是再版多次的好書。《零阻力改變》書裏頭有多次提及與《原子習慣》蠻多觀念都蠻類似的。

《零阻力改變》又一本華頓商學院教授出版的暢銷書,作者的研究指出,想要長久打造好的生活習慣比較像是治療慢性病,而非治療急症,阻礙習慣養成的因素就像是慢性病的病徵,它們都是人的本性,需要時時保持警惕。書裡提供七種方法來幫助你跨越障礙:

  1. 新起點效應:回到白紙狀態,最容易改變。用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場合或事件作為建立新習慣的契機。像前述恩師的例子,退休時立下二十年的目標,我是做父母親後,開啟養成閱讀習慣。還有剛搬家、上班和生日許願的時刻等,只是每個人的「白紙狀態」並不多。
  2. 誘惑綁定法:把苦差事(去健身房)與你迫不及待想做的事(追劇)互相綁定,真的可以一舉兩得。我是下班後逛捷運地下街,順便走路運動。公車、捷運月票制後,正打算換個地點逛街,反正搭再遠距離也是免費!
  3. 承諾機制:別再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善用承諾機制,避免自己被其他事情誘惑而一拖再拖,以提高習慣養成度。例如,告訴身邊朋友接下來一個月要吃素,讓別人來監督你的執行度。
  4. 計畫提示法:「單純忘了做」是妨礙我們改變的隱形殺手。練習在計畫中加入提示(發薪日就要存退休金),不要凡事仰賴大腦記憶力。健忘發生的比例比我們想像的高很多,一些簡單的「自動化提醒」機制可以提供幫助,像是設定鬧鐘、行事曆等。
  5. 預設值:讓懶惰成為助力,一般人習慣走「阻力最小的路」。要用預設值養成習慣的話,與《原子習慣》內降低阻力的原理一樣,讓提示顯而易見。把運動衣擺在衣櫃最上層、找一間位於上班路線的健身房,讓運動變得更容易。想要健康飲食,冰箱櫥櫃裡只放健康食材等,習慣慢慢養成後,就變成你大腦的預設值了。行為經濟學家 Richard Thaler (2017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暢銷書《推力(Nudge)》描寫了預設值在我們並不知情的情況下,是如何左右人們的選擇的。
  6. 言出必信效應:消除自我懷疑,信心是成功改變的關鍵。不管是對別人喊話,或是對自己喊話,或許都有相同的效果,不斷地訴說著自己所認同的話或是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原子習慣》的「吸引力法則」
  7. 複製貼上法:把同儕壓力變助力!尋找已經有成功經驗的典範人物,模仿他們的做法。貼文《靜坐不當–真會「走火入魔」》,中醫師在治療心悸時,教我他每天散步一小時的好習慣,就不必再靜坐,還能降低高血壓,一年後的健康檢查數據顯示,值得維持這項超棒的好習慣(雨天改走騎樓下)。

《原子習慣》養成好習慣與戒掉壞習慣的行為改變四法則

  1. 讓好習慣提示顯而易見、壞習慣隱而不現
  2. 讓好習慣有「吸引力」、壞習慣毫無吸引力
  3. 讓好習慣輕而易舉、壞習慣困難無比
  4. 讓好習慣獎賞令人滿足、壞習慣獎賞令人不滿

《原子習慣》視每一個小習慣都是改變的累積/堆疊,只要腳踏實地一點一點的去做,這樣才能慢慢地走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日常習慣。它強調「複利效應」,好習慣: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壞習慣: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