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閱讀筆記

《逆思維》教你重新思考

最近讀了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一書。你上次改變主意是什麼時候呢?很多人認為堅持自己的信念是美德。但是,在仔細推敲之後越願意改變主意,而非於強大的壓力下,你就越有可能在任何領域中脫穎而出。在選舉、體育賽事或股市一年後的最終預測結果,改變主意者兩倍於其他預測者,且產生顯著更準確的預測。在交卷前,有更多橡皮擦痕跡並重新考慮答案的大學生,比不重新考慮第一個答案的學生得分更高。這就是「逆思維」的力量,書中翻譯作「重新思考」,總覺得稱為「反思」比較好。

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蕭伯納曾經説過:「那些無法改變想法的人,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情」。你會選擇過時的 Nokia 3310 手機呢?還是最新、效率最好的智慧手機?沒有改變就不可能取得進步,你不會想是個拿著十年前手機四處走的人,它速度慢,與他人溝通變得困難。

我們之所以無法升級思維方式,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個過度自信的死循環中。一開始,我們有了一個感覺良好的觀點,我們喜歡感覺正確,所以我們尋求支持此觀點的種種信息,同時打折扣和忽視不支持此觀點的信息。經過不斷〝驗證〞之後,這個觀點成爲了堅定信念,你對它沒有任何懷疑,這導致更多的驕傲,並重新開始這個循環。最後這個觀點成爲你的世界觀

當你允許過度自信的循環繼續下去時,你停止學習,停止聆聽任何不支持該觀點的人。當感覺正確比事實正確更重要,即使是聰明的人也會落入過度自信的陷阱,他們更難看見自己的侷限。知識的詛咒是它在我們面對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時,關閉我們的心智。

作者說道,當我們用下面三種職業的心態思考與討論的時候,就陷入過度自信的死循環。首先第一個傳教士思維,100%堅信自己是對的,第二檢察官模式,總是很喜歡尋找不同的證據,來證明別人的觀點是錯的,第三像政治人物,爲了博取好感和認同,而隨便接納別人的觀點。只要像傳教士、檢察官或者政治人物一樣思考的話,我們就會錯過了重新思考、反思的機會。

而想要打破這種過度自信循環,我們則是需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因為科學家會保持開放的心態,他們允許犯錯、鼓勵犯錯。這樣才能夠持續進步,資訊也才得以更新迭代,開啟重新思考循環。科學沒有永遠是對的,就算是出現了足以顛覆以往認知的新發現,我們也不能說〝終於找到了答案〞,最多只能說我們「離答案又近了一步。」

如何常保第四種「科學家模式」呢?作者建議,懷疑(doubt)你所知道的,對不知道的保持好奇心(curiosity),就會帶來新發現(discovery),再根據數據更新你的觀點,而成爲一個自信且謙虛(confidence humility)的人。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什麼叫瘋子?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回想一下,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有做什麽不同的改變嗎?再和上星期、上個月,甚至是去年的你相比呢?如果答案都是差不多,那是時候勇敢地質疑自己,思考一下要做出什麽樣的改變了。現在開始就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勇敢地質疑自己,激發對求知的渴望,享受發現了新大陸的樂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