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閱讀筆記

《創意的生成》讀後感

創意的生成最近接連讀了好幾本有關於創意方面的書籍;包括有《創意的生成》(James Webb Young)、《創意從何而來》(Steven Johnson)、《賴聲川的創意學》、《有準備,創意就來!》(John Adair)、及《這些創意不是亂講-王偉忠團隊的13堂獨門創意課》。我非常推薦其中的前兩本書,尤其是《創意的生成》,這本書更是必讀的本,它是其它創意相關書籍的濃縮精華版本,於1940年代出版 (60幾年前的書),作者是有名的廣告大師。

這本小書採中英對照方式左右頁排版,中文內容共53頁,只要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夠閱讀完畢卻一生受用。 書裡頭談到的就是創意的生成之技巧:二個原則和五個步驟。這套方法說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困難 (知易行難),必須下苦功進行心智的鍛鍊才行。

兩個原則:

  1. 創意不過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舊有事物是創意的原始素材,比如 Apple 的創新產品 iPod 就是個例子,困難的是這樣的產品,要組合甚麼元件,這些重要元件是否已存在或發明,例如高容量的Flash Disk,有興趣去閱讀有關賈伯斯的書籍或傳記可得知全貌。
  2. 能看到不同事物間的關連性:必須養成習於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關連性,即是心智鍛鍊的每日必練基本武功。

五大步驟:

  1. 蒐集原始素材:平時多累積包括與工作相關的素材,以及不同領域的素材。作者是利用卡片收集、分類、整理,比較辛苦,我們很幸運處於雲端運算世代,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線上工具可以使用,我個人偏好用 Evernote 雲端筆記本,大陸版名字叫做「印象筆記」。
  2. 消化資料:把資料當作食物,好好地咀嚼、消化、吸收,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關連性。
  3. 把問題交給潛意識:就是孵蛋階段,去度個假、做其他專案等,把它暫時遺忘。賴聲川在他的書中提到說,一齣戲的劇情架構,從初有想法到主題完整有時候要孵蛋好幾年。
  4. 創意的誕生:靈光乍現的時刻。見下面歐陽修的「三上」。
  5. 將創意作最後修正,以符合實際用途:將創意帶到現實世界接受考驗,進行再加工處理。不要敝帚自珍,而要將創意拿給有眼光的人看,接受建設性的批評。

其實宋朝文學家歐陽修的創作經驗,「三多」、「三上」的說法也與此書很相近。他說:「為文有三多:看多、證多、商量多。」意思說:多看書,學習別人的寫作經驗;多寫作,在實踐中提高;多與別人商量、研究。他又說:「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他常常利用外出、就寢,甚至上廁所的時候,思考文章獲得靈感。

這方面我也有同感,大部份新想法是在閒逛、車上、睡前靜坐、洗澡、或上廁所時發生,因此隨身及床邊均備有紙筆或是智慧手機,記下靈光乍現的想法。 題外之音:藝人陳柏霖就是在「百萬小學堂」裡,答對了歐陽修的讀書三上論而奪得十萬元獎金,成為節目開播以來第一位闖關成功者。

讀過了《創意的生成》之後,可以繼續閱讀《創意從何而來》,書裡面舉了許多創意的實際案例,更深入地闡述《創意的生成》的原則與方法。講義王(工研院)已停止服務了(2014/10/15),改到 SlideShare 《創意的生成》書摘

留言功能已關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