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閱讀筆記 數位轉型

懂得何時該《放棄》心得

春節年假期間讀了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一書後,接續讀的是安妮·杜克(Annie Duke)的《Quit》,教人如何聰明地「放棄」,反而才是成功的起點。作者提到,放掉不值得的事情,才能抓住下一個新的機會;放棄已經投入但沒創造成果的沉沒成本,才能真正停止浪費。這是本「放棄」指南,旨在幫助讀者了解放棄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帶來更大的成功。

Quit

本書作者杜克曾贏得世界撲克牌冠軍,她在書中寫道:「『放棄』這個觀念是一顆苦到我們必須加上一匙糖才能吞下去的藥丸。」堅持昰值得讚揚的美德,但堅持未必使你成功,成功來自堅持做行得通的事,放棄其餘的。因此,放棄是一種我們必須學習與嫻孰的技巧。

失敗的故事在企業界多得不勝枚舉,但失敗也是很多創新之所以誕生的原因。巴特菲德(Stewart Butterfield)原先要開發一款線上遊戲,後來轉為開發團隊溝通的即時通訊軟體 Slack 。「轉為」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半途放棄。

當資訊或跡象顯示我們正在做的事沒有成效,或行不通時,我們往往會更加努力於正在做的事。為何會這樣?原因是有幾股力量驅使著我們想加倍下注:

  • 原因一: 沉沒成本謬誤。當我們已經投入很多時間、金錢、資源於某件事情時,會不想改變航道。
    • 沉沒成本效應會導致人們堅持在本應該放棄的情況下。
    • 在決定是否堅持或放棄時,我們擔心如果放棄,我們將浪費之前投入的資源。但事實是,繼續堅持於己經不值得投入的事情,那才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 沉沒成本會像塊玉石一樣越滾越大。你已經投入的資源使你不太願意放棄,這使你更有可能累積更多的沉沒成本,這又使你更加不可能放棄,以此類推。你之前的承諾越來越多,讓你越來越難走開。
    •  你不能試圖把情況看作是一個新的選擇,來欺騙自己不考慮沉沒成本。問自己如果這是一個全新的選擇,你是否會繼續下去,並不能像你直覺地認為的那樣減輕沉沒成本效應。
  • 原因二:現狀偏誤。我們傾向於維持現狀。我們對於維持現狀或堅持目前的計畫,所產生的壞結果容忍度,遠大於我們對新行動產生的壞結果容忍度。
    • 當你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決定〞,你真正想說的是,〝現在,我選擇了現狀〞。
    • 即使在像職業運動這樣的數據豐富的環境中,沉沒成本、稟賦效應和現狀偏誤也會扭曲決策。
  • 原因三:傾向用及格或不及格來評量目標。我們一旦設立終點線,就會以及格,或不及格來評量。在馬拉松賽中,若你跑到剩下一公里卻退出,那就是不及格:跑完全程,就算是最後一名,那就是及格。
    • 目標可以讓我們實現有價值的事情,但目標也可能增加我們在應該放棄時升級承諾的機會。
    • 不要只衡量你是否達到了目標,還要問你在過程中取得了什麼成就和學到了什麼。
    • 設定中間目標,並優先考慮那些能讓你在過程中,認識到進步或者即使沒有達到目標,也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的目標。
    • 通過更好的預先規劃(比如識別猴子和基台以及終止標準)和一個好的放棄教練的幫助,你可以讓目標更靈活,設定至少一個「除非」條件,並定期檢查最初設定的目標分析。

企業創辦人也有這種馬拉松的精神,必須跑至終點線的心理:「若沒人買我們的產品,顯然是我們的產品還不夠適合市場,還未到達終點線,所以我們要繼續調整產品。」但很多時候,他們忽視自己已經偏離軌道的訊號。作者建議,當你訂定目標時,也要事先訂定「除非」條件,也就是什麼狀況下必須停止,以防自己陷入放棄的困境中。

如何當個聰明的放棄者呢?創辦人如何克服上述這些認知挑戰,做出更好的決定呢?以下是作者建議的五種策略:

  • 先確定你能成功訓練猴子。若你想訓練一隻猴子站在一個基台上表演耍火把,你不該先構建這基台,而是應該先確定你能成功訓練這隻猴子,因為這是瓶頸。換言之,若你無法解決最困難、不確定性最大的部分,那就沒有必要先做任何其他的事。
    • 猴子和基台是一種幫助你更早放棄的心理模型。
    • 面對一個複雜而雄心勃勃的目標,1)先確定最困難的事情;2)盡快嘗試解決它;3)警惕虛假的進展。
    • 建立基台會給你一種你正在朝著目標前進的錯覺,但是如果最困難的事情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那麼做容易的事情就是浪費時間。
    • 先解決猴子的問題可以讓你更快地說不,減少你在一個專案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讓你更容易放棄。
    • 當我們遇到一個我們無法解決的難題時,我們往往會轉向構建基台,而不是選擇放棄。
    • 預先計劃和預先承諾合約可以增加你更早放棄的機會。
  • 用外部資訊調和你的預測。創業家或是成功的主管大多是樂觀者,很有主見, 因而常不小心陷入自己的觀點,總是做出過於樂觀的設想、預測。要擴大他們的視野,引進外部觀點,方法之一是用基準率來調和預測。(基準率. 你所考慮的境況發生某件事的概率。)
    過於樂觀的人,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預測與推估,思考基準率則是先檢視你取得的資訊,思考你試圖解決的問題,然後嘗試評佶這種情況通常如何發展。
    •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誤,指我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的價值評估,高於我們如果沒有擁有它們的話。
    • 當你擁有某東西,你就會「以為」那個東西的價值很高,高於其他人所看到的價值,讓你很怕被別人搶走,但其他人其實是不屑一顧的。
    • 我們不僅對物品有稟賦效應,也對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有稟賦效應。
    • 稟賦效應是放棄的障礙,因為當我們非理性地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的價值時,我們就會誤算它們的預期價值。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創立的公司、設計的項目或持有的信念比實際上的價值更高。
  • 重新計算期望值。期望值為負,代表行動的弊大於利。當你計算的期望值為負時,就應該放棄。但這個策略還可以用更大的角度去看:你的目標有所進展,但若你做另一件事,它帶來的利更大的話,你應該考慮改做後者。
    • 及時放棄通常會感覺像是放棄得太早了。
    • 在你身處其中時,最難做出放棄決定。
    • 我們的直覺是,放棄會減慢我們的進展。事實卻是恰恰相反的。如果你離開了一些不再有價值的東西,那麼你就可以轉向更有可能幫助你實現目標的東西,而且你會更快地到達那裡。
    • 計算期望值可以幫助你判斷你所走的路是否值得堅持。期望值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它也可以用來衡量健康、幸福、時間、自我實現、關係滿意度或任何其他影響你的東西。
    • 如果你覺得堅持和放棄之間的選擇很接近,那麼放棄很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等待放棄的時間太長,我們往往對這些人的判斷很嚴厲。但當有人在顯而易見之前就放棄了,我們會嘲笑他們放棄得太早。這就是放棄的束縛。
  • 請一位「放棄教練」。當主管面臨「我該放棄這產品,抑或改變我的策略?」的決策時,通常很難把這類決策做對,因為當局者迷。從外部聘請一位教練,可能很有幫助。外部的顧問有較多的資訊,能取得基準率,他們了解參考群,也更善於辨別這是一個僵屍專案,抑或是可以度過的艱難時期。他們沒有創辦人的沉沒成本謬誤,沒有難以割捨的創辦人身份,因此會比較客觀。
    • 樂觀會讓你不太願意放棄,但並不會增加你成功的機會。這意味著過度樂觀會讓你堅持一些不值得的事情。最好是保持合理的期望。
    • 人生苦短,不要浪費時間在那些不再有價值的機會上。
    • 當一個人站在外面看進來,他們通常能比你更理性地看待你的情況。
    • 最好的放棄教練是一個愛你,關心你長期幸福的人。他們願意告訴你艱難的真相,即使這意味著短期內冒著傷害感情的風險。
    • 當開始事情和停止事情的人不同時,關於何時放棄的決定會更好。
  • 訂定終止標準(Kill Criteria)。若你難以客觀評估專案接下來該如何走,你可以這麼做:訂定你必項在一季或兩季內看到的標竿。這些標竿是所謂的「終止標準」,讓你停止一個專案,或是改變心意,或是停損點。未達這些標竿,就意味著你該放棄。
    • 當你開始一項行動時,建立一組終止標準的條件。這是一個你可能在未來看到的訊號的列表,這些訊號會告訴你是時候放棄了。
    • 終止標準將有助於在你〝陷入〞時,避免糟糕的決策。它通過限制你在已經處於盈利或虧損狀態時,需要做出的決策數量,來提高你的抗風險能力。
    • 在組織中,終止標準為人們提供了一種不同獲得獎勵的方式,超越了對項目的執著和盲目追求,直到更好的結束。
    • 一種常見而簡單的制定終止標準的方法是用〝狀態和日期〞:「如果在(日期)之前,我有/沒有(達到某個狀態),我就放棄。」

在做任何決策與思考時,記得提醒自己,放棄不代表失敗,也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放棄是你啟動下一件事情的起點,華麗轉身才能看見下一個精彩風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