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Adobe
傳統商業模式是透過通路,將產品銷售給顧客。產品製造商,並不會直接接觸顧客,也就不了解這些購買者,它們只專注於生產和行銷通路。而《訂閱經濟》的訂閱模式拜網路之賜,則是直接面對訂戶,先讓網客免費試用,再依月、年或篇方式訂閱使用。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值得你記住的內容,那麼請記住下面這個圖表。

經過該公司團隊三年的努力研發,終於在 1993/6/15 實現這個想法,推出 Adobe Acrobat (v1.0) 軟體及這個 PDF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文件格式,讓我們在任何設備上都可以瀏覽或列印文件,對於文件交換非常重要,現已定為國際文件標準格式 (PDF/X)。尤其是我們印刷行業,只要顧客上傳 PDF 檔案,不論裡面使用何種字型、圖片、向量圖等,都能夠順利進行印前處理與印刷作業,解決發生漏字、缺字、解析度不足等問題。
其實 PDF 文件格式的發想及實現,與 PostScript 電腦語言是有深度之前後相關性的,它算是 PDF 格式的前身。早在 1985年 Apple DTP 革命時,詳見部落格《雲端印刷十年修練(8) -前傳》,Apple/Adobe/Aldus 三大公司合作推出桌上排版系統 (Desk Top Publishing; 簡稱 DTP) ,蘋果公司所開發的雷射印表機 Apple LaserWriter 就是使用 Adobe 所研發的 PostScript 語言,只是當時作為印表機專用語言而已。實際算起來,PDF 這個文件標準是經過了八年 (1985-1993) 才誕生出來的文件格式,真不容易。The Ghent Workgroup 也有一篇相關的文章《25 years of PDF》。
這些開放原始碼軟體,全部都支援 SVG (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檔案格式 (W3C 制定的國際標準),如下圖的 Youtube 向量圖案 (可以縮放不失真)。透過 Inkscape 命令列 (DOS/Linux) ,還可以批次轉換 SVG 格式為 EPS、PDF、PS 等向量格式,或是 PNG 點陣圖檔 ,對大量檔案的轉檔非常方便。
反而是 Adobe Creative Suite (CS)、Creative Cloud (CC) 的系列軟體,對於 SVG 標準格式的支援能力最糟糕 (唉! Adobe),就連號稱可以開啟 SVG 的 Illustrator CS6/CC (2015版) 軟體,在開啟 /置入 SVG 檔案時,還會發生解譯錯誤的問題 (如下圖),有點失望。
備註:
1. SVG 為國際標準格式,現在的網路瀏覽器 (Browser),均可開啟與顯示此格式。
2. 教育部 OSSACC 計畫蒐集的 inkscape 教學連結。
3. 另 Scribus 是取代 Adobe InDesign 的免費桌上排版軟體 (Desktop Publishing)
由於使用 Adobe InDesign 軟體編排照片冊,此軟體裡已內建轉存 ePub 電子書格式的功能,本想趁機會試用 Adobe Digital Publishing Suite 軟體,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覺得這樣做法還需要做額外加工編排,有點麻煩/偷懶就放棄了。還是回到一般傳統的 PDF 轉電子書及網站的方法。
有許多軟體具備這樣轉換電子書功能,一般免費軟體所提供的功能太陽春,只能挑選付費軟體。我評估了 FlippingBook PDF Publisher 與 ePageCreator 這兩套免費試用版 (Free Trial),最後選擇了 ePageCreator (v5.6),因為試用版的功能沒有任何限制,也支援中文簡繁體語系及 Mac OSX App 格式,只是會加入保護的浮水印文字而已。
ePageCreator 軟體可以將照片冊內容封裝成 EXE (Windows) 或 App (OSX) 的形式,燒錄放在光碟片裡自動播放,還可以產生成網頁 HTML 形式放置在網站上,讓親朋好友連上網路來觀看,而且還支援 HTML5 的最新格式,能在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如 iPhone, iPad, Android 等行動設備上觀賞照片,並不需要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 軟體。簡而言之,它是電腦、手機、平板+光碟、網站都通吃,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 (價格除外)。